首页 | 部门介绍 | 干部工作 | 组织建设 | 支部党建 | 党校工作 | 人才工作 | 基层风采 | 政策法规 | 下载专区 | 学校首页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党校工作>>学习参考>>正文
识德选人的“七个方位”
2012-02-15 00:00 曹义德  中组部党建研究网   (点击: )
[文章下载] [字号: ]

胡锦涛同志强调:“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,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、有真才实学、实绩突出、群众公认的干部,形成以德修身、以德服众、以德领才、以德润才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。”选用干部把德放在突出的位置,这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各级党委、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点,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关注点。识人难往往不是难在识人的才上,而是难在识德上。现在,领导干部出问题,主要出在德上。德上出问题,必将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。因此,要通过多种渠道,从不同角度把握识德的具体标准,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干部。

第一个方位:从理想信念上看德。理想信念是人生成功的基石,追求的源泉,前进的引擎。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决定其政治观点、政治立场、政治觉悟、政治辨别力,只有理想信念坚定,才能在困难面前不悲观,在诱惑面前不动摇,在复杂环境中不迷失。从理想信念上识德,一是看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坚持党性原则、立场坚定、态度鲜明,有没有是非不分,盲目跟从;二是使命意识,看能否改革创新,具有奋发进取,与时俱进,开创性的工作态度;三是看党性锻炼,能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;四是看立足本职,能否在其位谋其政,坚持做到身处顺境,常怀清醒之心,常思忧患之事;身在逆境,乐观而不失落,泰然而不自悲,心胸豁达,理性面对。

第二个方位:从忠诚可靠上明德。忠诚可靠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,也是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牢固支点。它涵盖了人们的诚实、守信、正直、善良等美德,是衡量领导干部人品的基本准则。忠诚与可靠是连在一起的,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,能够彰显党政干部的官德、政德、美德。党员干部只有带头讲忠诚、讲可靠,才能履行“对党忠诚”的誓言和承诺,时时处处保持对党、对国家、对人民的高度忠诚,主动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,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。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可靠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、信仰和信心。所以,识别党员领导干部的德,要从忠诚可靠上去剖析。看他们是否把忠诚于党化作矢志不渝的忠心,把热爱人民化作服务的热心,把报效国家化作履职尽责的决心。

第三个方位:从领导作风上知德。领导作风源于思想、政德,源于品质、素养。从一定角度上讲,领导作风是执政官德、政德的展示。因此,从领导作风上识德,要识领导干部的领导职责、领导策略、领导方法、领导艺术,职责体现责任、策略反映智谋、方法反映措施、艺术反映技巧。一个工于心计、独断专行、精专权术的领导干部,其领导作风必然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;要看领导干部的权力观、地位观、事业观、工作观、政绩观、名利观和坚守为官做人的准则,是否公正廉洁,一心为民;要看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、人格魅力是否高尚,一个在生活上放荡、性格上狂傲、经济上贪婪、政治上投机、能力水平低下的领导干部,其领导作风必然与“一切为了人民”水火不容;还要看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力和接受组织、群众的监督力以及对上级决策的执行力如何。

第四个方位:从廉洁从政上辨德。廉洁从政,讲的就是廉政、勤政、优政。廉政折射官德,官德体现廉政。官德的高与低,取决于廉政。古人云“吏不畏我严,而畏我廉,民不服我能,而服我公”。党政干部的廉政形象,在群众中既有影响力,又产生凝聚力,激发创造力。廉政来源于立德这个母体。道德高尚方能廉洁自律,方能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、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。党政干部必须在以德倡廉、立身的同时,自觉地把廉政建设搞好,做一个德行过关、廉政为民的人民公仆。识党政干部的德,就要从廉洁从政上辨别、验证,看是否自身廉洁,是否以廉政的品质、秉性、气节去做人,去工作,去为民,是否做到了公事用好权、私事不动权、对人民不弄权,从政掌好权、用好权。

第五个方位:从公道正派上定德。公道正派是从政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。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子曰:“政者,正也,子率以正,孰敢不正”。党政干部要思想纯正,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;品行端正,表里如一、言行一致、刚直不阿,不欺上瞒下、不阳奉阴违;作风守正,严谨细致、讲求规矩,敢于坚持原则不动摇、执行政策不走样。党政干部做到公道正派,关键在于心正。心不正则理不公,理不公则行不端,行不端则气不顺,纯洁党风、民风就是一句空话。所谓“心正”,就是要把心放在“为公为民”这杆秤上,树正义之心、公平之心、公正之心、敬畏之心、责任之心,做到仰不愧党,俯不愧民,内不愧心。所以,在以德识人中,要看党政干部在为人处事上,是否公道正派,客观公正;是否公道待人,一视同仁,不搞亲亲疏疏;是否公道论人,一把尺子量到底,不掺杂个人恩怨;是否公道用人,唯贤才是举,不丧失党性原则,不偏不倚、公正无私。

第六个方位:从不计名利上察德。在如何正确对待名利的问题上,我们党一直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党的事业第一,人民的利益第一,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,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。要真正达到这些要求,在关系到个人名利待遇的问题上经得起考验,交出合格的答卷,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人品,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名利是考验干部德才的“明镜”。在利益得失面前,要看干部对待个人晋升的态度,是否以平和的心态服从组织的安排,是否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接受组织的挑选;看利益诱惑面前的表现,能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、不为所动;看荣誉面前的形象,是否正确地对待荣誉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。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人品官德修养,努力提升思想境界,把个人的名利地位想得透些、看得淡些,才能立信于人、立公于民、立德于世,才不会为名所累、为利所缚、为失所挫、为欲所惑、为色所诱,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,管得住小节,守得住清贫。

第七个方位:从履职尽责上验德。履职尽责体现着一种报效国家的品质,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,一种不辱使命的境界。它是一种追求,体现着远大的理想、坚定的信念、明确的奋斗目标;是一种风范,表现为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;是一种动力,表现为忠于职守、默默耕耘,生命不息、奋斗不止。以什么样的信念追求事业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、以什么样的标准完成任务,反映了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。领导干部被党和人民赋予一定的职权,实际上也就被赋予了相应的责任。多一分权力,就多一分义务,多一分责任。以高度的责任感做事,其作风就必然求实、务实、扎实,做事就不会消极、应付,更不会弄虚作假、凭主观臆想,而是积极主动,一切从实际出发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谋求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对党的事业负责,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负责,对人民负责,把精力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上,体现的才是一种高尚的德。

打印    收藏
上一条:宁要“不完美”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
下一条:简论创先争优的着力点
关闭窗口
 

Copyright 2010-2020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     邮编:450046     电话:0371-86155398